兰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为人民群众筑起第一道健康屏障记
TUhjnbcbe - 2024/10/11 16:57:00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这是一块防洪堤坝的坚石,每一次潮涌最先冲击到的都是它;这是一片与死神搏斗的战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的指示灯一明一灭,医者诊病,胜于临敌……这里就是急诊科,医院抢救生命的最前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急诊科那一抹抹白色身影在急诊留观、急诊病房穿梭忙碌着,不分昼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上一轮疫情结束仅仅间隔60多天,兰州又遭遇新冠疫情的再次突袭。恰逢暑期来临和外地大学生返乡,作为兰州市“非绿码”医院,市一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没有丝毫迟疑,他们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充分认识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确保满足群众紧急就医需求。

为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医院第一时间设立“急诊封控患者处置区”和“‘非绿码’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区”,急诊科副主任左利平作为门诊党支部副书记,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24小时轮班,带头落实各项任务部署,在特殊的时期迎接严峻的考验。

左利平负责“急诊封控患者处置区”和“‘非绿码‘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区”的人员调配、院前院内医疗救治、上下协调等救治工作。他调动急诊科全员紧急加班,仅用3个小时腾挪办公室,完善了隔离处置区的基本床位设置。医院紧急抽调医护人员,组建专项医疗团队。

左利平既要指挥并参与全市疫情相关患者或外地来兰及返兰人员的院前转运和分流,同时也要安排部署急诊科突发性疾病患者预检分诊、日常急诊诊疗和救治工作。此外,他还要参与发热门诊及感染科可疑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讨论。左利平不分昼夜地奔走于“急诊封控患者处置区”和“‘非绿码’急危重症救治区”,他的脚步匆忙而坚定。

投入工作的这些日子,左利平不曾回过家,家中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无暇照顾;他更不曾叫过苦,摆在面前的任务艰巨,他咬紧牙关与同事们并肩为人民群众筑起第一道健康屏障。

7月8日至17日,左利平副主任团队共接诊“非绿码”“封控管控区”“隔离酒店”血液透析患者及危急重症患者人次,其中血液透析患者91人次,孕产妇38人,新生儿12人,小儿25人,急危重症人,“非绿码”发热患者68人。

在左利平的指导下,发热门诊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医院守好了“第一道”关卡。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相关指南,医院实际,他与同事们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发热门诊-急诊科-“急诊重点区域患者处置区”和“‘非绿码’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区”三位一体的救治模式,对红黄绿区患者分区管理,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解决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紧缺的问题,发挥了急诊科的最大优势。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代际传播间隔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疫情防控态势,左利平带领全科医护团队毫不退缩,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树立起“一个支部就是一座灯塔”“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的形象。

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无数个像左利平这样的医者默默奉献和坚守着,他们精准高效开展救治,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墙。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人民群众筑起第一道健康屏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