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兰州日报」
近年来,兰州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盯扩资源、促公平、提质量三大任务,持续推进综合改革,稳步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
在扩大供给方面,补充学位和师资“两个资源”。近五年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所,新增各学段学位11.01万个。今年秋季全市学校大班额完全消除。积极拓展教师补充机制,五年来补充教师余人。其中,引进硕士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等高层次人才人;公开招考教师人;招录“同工同酬”聘用制教师余人。
在促进公平方面,服务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倡导“办老百姓上学不求人的教育”,着力满足就学需求。小学招生按照“人房户一致”优先原则实施排序入学,小升初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规定。明确同一学校片区内一套房产六年只提供一个学位。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实现应入尽入。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对口分配比例提高到75%。着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全市中小学教师平均收入高于公务员。坚持优绩优酬原则,提高绩效工资、班主任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每年安排全体教师进行健康体检。提高县以下基层中小学教师及乡村教师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提升基层教师职业幸福感。在队伍建设方面,推动师德和师能“两个提升”。建立宣传、教育、承诺、考核、监督、奖惩六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抓好师德承诺、师德论坛等活动,促使教师把“职业满足”上升到“事业追求”。建立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金城名师—金城教育家”层级梯度攀升的提升机制。五年来,培养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余人,金城“三名人才”等专家、名师人。专家名师均创建工作室及农村二级工作室,辐射引领超过2万人。搭建农村教师发展平台,选派乡村教师进城跟班跟师培训,开展网络研修。在健康成长方面,抓好心灵和心理“两个培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培育心灵美好、心理健康的“黄河少年”。以开学第一课推动本地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进校园,开展“观、写、唱、演、讲、评、访”7项主题活动,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把手”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