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马踏飞燕,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雕像,因为它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很多旅游城市也都会有马踏飞燕的雕塑,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学过关于马踏飞燕的课文,但是你知道马踏飞燕收藏在哪座博物馆吗?马踏飞燕的造型虽然很酷很飘逸,但是一条腿站立的马踏飞燕是如何稳稳当当站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收藏在位于兰州市的甘肃省博物馆,你知道马踏飞燕的名字是谁取得吗?
大部分的坊间传说都是说名字是郭沫若起的,实际上不是,这个名字是文物专家、原甘肃省文化局文物科长王毅取得,年马踏飞燕被发现后震惊中国文物界,所以后来郭沫若就到甘肃省博物馆去看马踏飞燕,当时就是由王毅来给郭沫若讲解马踏飞燕如何一只脚踏在鸟身上,另外三只腿凌空而起却能保持平衡不会倒下的力学结构。
郭沫若在观看马踏飞燕郭沫若觉得这马踏飞燕非常精彩,后来就曾对全国文革出土文物展筹展同志夸赞“甘肃马踏飞燕来了要压倒一切!”后来,坊间流传“马踏飞燕”是郭沫若取得名字了。
马踏飞燕是年10月份在甘肃武威发现的,当时一个农民在刨地,然后刨出一块汉砖,后来发现了古墓,经文物专家鉴定古墓是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室,马踏飞燕就是这座墓室最惊艳众人的一间文物。
武威雷台汉墓真正在的马踏飞燕是非常小巧玲珑的,身长只有45厘米,身高34.5厘米,身体宽度13厘米。但是这不影响它一出土就“一洗天下凡马空”。
当时的文物专家们个个都惊叹于那个年代青铜高超的筹造技术,更惊叹于一千多年前人们对力学的掌握程度竟已经达到如此的炉火纯青地步。
那马踏飞燕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力学结构实现一只脚站立却不倒的呢?
那是因为这只马的重心通过那一只脚全部落在了燕子身上,而且燕子对马的支持力一定要和马的重力在一条竖直线上,这样才能保证铜奔马能够稳稳地踏在燕子身上。
马踏飞燕刚出土的时候是有受到破坏的,文物局赶紧组织文物专家对马踏飞燕进行修复,但是所有破损都修复好时,这马踏飞燕却始终站不起来,这可难坏了文物学家,经过不懈的研究发现原来修复时把原来铜奔马内部腿上的“矾土”给去掉了,正是这些“矾土”让铜奔马的身体的重心通过一直马腿落在燕子身上,而实现立起来的。给铜奔马装上正确重量的“矾土”,铜奔马就神奇地站立起来了。
虽然大家对铜奔马“马踏飞燕”的名字非常熟悉,但是它脚底下踩得不一定只燕子。因为铜奔马脚下踩的那只鸟的尾巴并不像燕子一样是开叉的。很多专家都认为马踏飞燕踏的不是燕子而是龙雀,这个铜奔马的名字应该叫“马超龙雀”,因为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东京赋》中说过:“龙雀蟠蜿,天马半汉”。
龙雀是凤凰的一种,而且是凤凰中最凶猛的一种,在秦汉时期的神话传说中它可是大名鼎鼎的风神——飞廉,所以根据这些内容,马踏飞燕踏的不是燕子而是龙雀更符合当时的文化传统,也更能展现着铜奔马的威风凛然。
虽然这铜奔马的造型灵动飘逸,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图片都只是侧面图,很少看到它的正面图,知道为什么吗?然后我就去找了一张铜奔马的正面照,看到图片差点没笑喷,正面的铜奔马面目狰狞,感觉要跑疯了,毫无美感,也体现不了它高超的锻造工艺,所以大部分人拍到的铜奔马都是侧面的。
现在你对这普遍被叫做“马踏飞燕”的文物有了更深入一点的了解了吧!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