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各大城市变幻莫测的落户政策搅动着各种各样人的生活。近几年“抢人大战”屡见不鲜,在西安一天迁入人消息之后,各城市关于落户的新闻更是密集。
早在年底,深圳市就大幅度放宽了落户门槛。此后,不少城市纷纷跟进,并推出大体上同等宽松的落户政策。年,西安四个月落户人口超30万的消息将这场战争激化,成为整个剧目的高潮。
年3月,兰州也加入了这场人力资源争夺战,在落户政策方面推出新的举措,将落户的各项指标降低,并开通“网上批”,减少落户的流程,为准备落户的人口提供便捷的方式。
随后关于此次落户政策取得的成果不断刷新,年5月中旬,兰州媒体发布了落户政策调整后所取得的成效。截止5月15日,兰州市户籍人口为.3万人,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8万人。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城市对于人口的态度并不友好。有不少人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城市落户难的问题。如今各大城市为了人口流入,不断地刷新落户“底线”,让曾经那些为了落户而奔波的人,眉头微蹙。
随着原本庞大的年轻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从原本的过剩变为短缺。对于任何一座城市而言,这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一些城市相继加入抢人大战。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兰州也需要紧跟潮流,放宽门槛吸引更多人进来,以免城市发展后劲儿不足。
年西安净增人口38万,成都净增人口28.5万。这两个在抢人大战中已经占据优势的邻居,将兰州推向两难境地,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兰州作为二线下游城市,无法与这些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争夺人口,那就只能从省内的三四线城市里虎口夺食,进而保持、增加竞争力,扩充城市实力。
自土改之后,很多城市的财政都或多或少依赖于房地产行业,兰州也是如此,放宽落户门槛,向来都有抢人和抢房的双重效应。在目前以限购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楼市环境下,落户门槛的降低,相当于打开了直通售楼处的通道,短时间内提供了大量的购房者,必然对楼市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兰州楼市不温不火的环境下,放开落户门槛可谓一剂强心针。
当下疯狂的“抢人”局面,让不少老人想起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兰州人口流入的盛况。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兰州市区实有人数为19.97万人。随后几年,国家稳定发展,兰州市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到年兰州市全市实有22万人。
年兰州西固工业盛况年在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下,大批的外地建设者来到兰州,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移民,兰州由此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阶段,让城市的发展达到了质一般的飞跃。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个项目,有7个落户兰州,其中包括兰州石油化工厂、兰州炼油厂这两个后来被称为“共和国石化长子”的大项目。国家政策和资源的倾斜,让上世纪50—70年代的兰州一跃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城市,曾一度被称为“兰州现象”。
兰州到年底,全市已经有万人,相比于年,人口增加十倍有余,也一度成为强劲实力的证明。至改革开放前,兰州的GDP总值,已进入全国前20强,国企众多,遍地是工人成为兰州特有现象。
当时的兰州就像如今的北上广深一样,备受年轻人的青睐,人口持续流入,密集的劳动力为兰州工业的发展做了强有力的后盾。在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兰州总人口已经达到万人。
80年代兰州市工人文化宫爆发式的人口增长也意味着兰州市当时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有资料显示,兰州五六十年代兰州的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于其他地区的人口流入,而到八、九十年代时,流入兰州市的人口则多来自周边市辖县。这也为进入年后兰州人口增速下降埋下伏笔。
上个世纪大量的人口增长,加大了兰州市基础配套设施的压力,因此当时兰州市落户政策也尤为严格,“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成为户口准入的两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办理户口迁移落户手续。
根据国家统计局户籍人口数据显示,年兰州市户籍人口为.54万,十年间,人口增加不到十万。
随着人口增势减弱,兰州经济增速下滑。近几年在GDP上,兰州不仅与西安的距离越来越大,也被乌鲁木齐等西部省会城市赶超,甚至落在了一些西部非省会城市的后面。年,兰州GDP为.9亿,全国排名第96位,省会城市中倒数第五,仅高于银川、海口、西宁、拉萨。
城市经济变化更直观的表现则是人口的变化。年,兰州全市户籍总人口为万人左右,年兰州依旧为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从年到年的三年时间里,兰州户籍人口几乎没有增加,甚至可以用停滞来形容,这也意味着兰州人口的流失已相当严重,欠缺省会城市应有的辐射力,同时在省内的吸附能力也大大降低。
年、年兰州市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我市落户条件限制的通知》,将兰州市的落户政策再放宽,到年年末,兰州市户籍人口增长至.47万。
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了兰州人口的流入量,年落户的新举措必然会吸引一定量的人口落户兰州。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建国至今的70年在兰州两千余载的岁月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兰州,金城,作为军事要塞,长期处于王朝边境,两千多年来,经济发展起伏变化,民族纷争时断时续,建制辖地变动频繁,人口变化幅度大增减悬殊。
纵观历史上兰州每一次人口增加均是整治清明,国力强盛,政权稳定,同时伴随着大量其他区域的人口流入。
关于兰州人口最早的记载是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81年。说到昭帝大家可能不熟悉,他是汉武帝幼子刘弗陵,母亲是传说中握拳不能展的钩弋夫人。当时兰州叫金城郡,郡内所辖人家共户,近15万人。
15万人口,在兰州的古代历史中,是极为罕见的。汉朝在武帝时期才占领了兰州,当时正是汉朝鼎盛时期,统治稳定,农业经济得到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环境。另外,汉王朝施行移民实边政策,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支援大西北”,通过官方组织将不少人从其他区域迁移至兰州,这不仅为境内驻守的军队提供粮草,也使得区域内的人口快速增多。
在盛唐之下,兰州有户人家,共1.4万人。唐朝前期开明统治,造就了大唐的繁荣,在这样的政权下兰州社会稳定,丝绸之路畅通,商贾军旅、官吏僧人、中外使臣,多从金城津过往,络绎不绝,经济繁荣。唐朝前期兰州作为一个“驿站城市”,商业繁荣,大量的商贾逐利而来。
清朝时期,兰州的人口有了突破性进展。清朝时兰州府属皋兰县,因此关于清朝人口记载均以皋兰县为主。在乾隆三十七年,皋兰县有40万人。
年兰州黄河边城墙清朝初期一些满族官吏和大量军士被派驻兰州,在兰州原有汉、回、蒙古居民的基础上增加了满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兰州人口基数。同时,统治者实行奖励垦荒的农业政策,且赋税改革,“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且“兹生人丁,永不加赋”,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百姓生育,在人们维持了最低生存条件后,人口也随之增加。
清末民初战乱不断,天灾频发,导致兰州人口锐减,虽然期间沿海和中原地区的企业、学校迁兰,人口有所增加,但是至年,兰州解放前夕,兰州市区人口也只有19.5万人。
兰州的人口随着朝代的变迁波荡起伏,人口的增减情况,直接证明了当时的朝代强盛与否。河清海晏的年代,小农经济不断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温床。
兰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兰州经历两千年的变迁,每一次兰州人口大增都有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汉唐如此,清朝如此,五六十年代更是如此。
不同的时间段,来自不同区域的人口,进驻兰州,融入兰州,为兰州的发展不断的发力,兰州也以她最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们,未来兰州依旧会继续包容新流入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