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TUhjnbcbe - 2023/7/4 20:26:00
白殿 http://ask.bdfyy999.com/

医院医生李菲讲述在隔离病房的日子——“大夫,别离我太近了,不安全!”

兰州晚报讯7天在隔离病房,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坦然,到信心十足地坚强面对,在兰州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一线的医生李菲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日子。2月18日,记者电话连线采访了李菲,听她讲述在隔离病房的那些日子。

战胜恐惧心理勇敢走进病房

“原本计划春节陪父母回老家,看望90多岁的爷爷和很久不见的家人拉拉家常。可是疫情紧急,来不及多想,回家收拾简单的日用品后,作为第一梯队成员最早进入感染科留观病房。”李菲说,她的主要任务是接诊发热门诊收住进来的隔离病人、问诊查体、开具化验检查、采集咽拭子明确诊断,并且要为每一位隔离病人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处理他们留观期间的各种症状给予心理疏导。

“说真心话,当时内心充满了恐惧。毕竟那是一线,每天要与隔离病人面对面,与病人的接触近在咫尺,感染几率大。尤其是进入病房与病人沟通病情,还要做采集咽拭子的工作。一想到这些,没有恐惧是不可能的。”李菲说,很快自己说服了自己。“这是我的工作,作为医护人员决不能退缩。在努力调整好心态后,我按照早已烂熟于心的操作规程穿好防护服,勇敢走进了病房。”

“大夫别离我太近了,不安全。”

李菲在隔离病房的工作忙碌又充实。“我们3人一组,每8小时轮一次班。每班例行查房,仔细询问和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书写病历,与同事们一起探讨病人病情、分析影像学表现等。”李菲说,在留观病房,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咽拭子”标本采集,采集好的标本会送去做病毒核酸检测。而标本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确诊,只有采集准确,才能明确诊断。

“在采集样本时,戴上护目镜很容易起雾,透视率不高。为了给患者尽快、有效地采集‘咽拭子’标本,我总想尽量离病人近一点、再近一点,很难保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尤其是拭子直接刺激咽部,患者咳嗽、打喷嚏都是难免的,医生需要格外注意。”李菲说,每天需要为大量的发热隔离人员采集标本,而为了节约防护服,她到病房后最多的一次3小时采集了24个标本。

“有一次我拿着咽拭子试管进入病房,给一个23岁的女孩采集标本,当我向她靠近时,她却往后躲闪。她说:‘大夫,别离我太近了,不安全。’那一刻,一股暖流充满我的内心,挺感动的。”李菲说,女孩核酸检测为阳性,确诊了。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目前女孩已治愈出院。

“耐心开导和安抚患者极为重要”

“对医护人员来说,除了对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做好监测和护理之外,耐心开导和安抚,让患者坚定对抗病毒的信念极为重要。”李菲说,每次到留观病房,听到最多的是“我的检测结果什么时候出来?我是不是确诊了?”每次李菲都会耐心劝慰、解释病情。“当他们真心地说一句‘谢谢’时,我感觉所有辛苦都值了。”李菲说,现在她已经完全可以坦然面对隔离病房和患者了。

据了解,李菲从隔离病房撤退后,接受了14天的隔离观察,目前已回到普通病房工作。“我做好了准备,只要疫情不退,医院有召,我随时可以再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工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兰英

驰援武汉的定西医疗队员韩镭、薛小莉的“战地日记”——我们相信,雨过天晴的武汉一定非常美丽!

截至2月18日,定西市共有五批22名医护人员投身湖北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之余,他们发回了抗疫前线的“战地日记”。没有什么比亲历者的讲述更有力量。让我们通医院重症医学科韩镭、薛小莉的“战地日记”,感受热血和奉献,读懂“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意义。

2月18日,不知不觉中,我们来武汉已经半月有余。2月2日,是我们来武汉的第6天。那天也是我们第一医院(后湖院区),投入发热第十九病区的临床工作当中,有忐忑、有期待,也有不安和担心。

从事重症护理工作近八年,我们比较了解没有家属陪护的患者的心理状态,想为他们做些工作以外的事!我们商量给他们做一些卡片,今年是鼠年,还在春节期间,那就画一只老鼠吧!要写一些什么话呢?感觉有太多话想说,最后决定把最简单最有力量的话送给他们:“您好!此时此刻,我们不仅仅是甘肃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我们更是您的家人、朋友和战友,我们一起加油。”做完32份卡片已是中午,匆匆忙忙吃完饭,我们出发了。

一行人通过职工通道进入住院部更衣区,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穿防护服,戴护目镜,穿靴套,相互检查。为了方便辨认,我们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来到病区,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我们又闷又热,护目镜上都是水雾。各种困难也接踵而至,例如穿刺的时候看不清血管,加上戴着双层外科手套,更是雪上加霜。但反复的穿刺又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只能自己琢磨,最后发现斜着眼,用护目镜边子上没起雾的一点儿地方可以看清楚,方便操作。让我们感动的是,病人非常配合。

发放晚餐的时候,我们把卡片送给每一位患者,他们都很感动。12床的叔叔说要写一首诗送给我们;10床的患者要送我们牛奶;40床的患者说“你们跑慢一点没关系,不要把防护服划破了”;33床说“我们会好起来,武汉也会好起来”……

穿着防护服工作近9个小时,摘掉护目镜的那一刻,看到战友们被汗水湿透的衣服,看到她们脸上深深的勒痕,看到她们被泡得发白的双手,也看到自己和她们一样“狼狈”的模样。说不辛苦不累是假,但我们是医务工作者,穿起这身白衣,它不仅是职业,更是责任。从接到支援武汉通知,我们就做好了随时奔赴疫区的准备。

回到宿舍已近11点钟,最牵挂的依然是病区里的33位患者。如果有机会,我们想和他们做个约定,约定下一次来武汉时,他们带我们赏樱花!我们都不再戴口罩,我们可以亲切拥抱,像朋友像家人一样。我们相信,雨过天晴的武汉一定非常美丽!

通讯员马真金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牛小亚

领头跳“萨日朗”的是一名甘肃女护士

2月11日,《人民日报》发布的一段《医院护士带头跳“萨日朗”》的小视频备受网友

1
查看完整版本: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