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少年兰州市兰高·金都城杯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于18日在省体工一大队全民健身综合馆落幕,赛事吸引了全市23所学校的名中小学生羽毛球运动员参加。这是我市面向中小学开展的众多体育赛事的一项,通过赛事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兰州市体育进校园活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记者近日从兰州市体育局青少处了解到,近年来不仅是体育进校园活动成绩斐然,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传统体育精神,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也已经在兰州市遍地生花。
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结合紧密
今年的端午节,兰州宁兴小学举办了一场非常有特色的庆祝活动,是以《仪礼乡射礼》为蓝本进行,结合端午的习俗,展示了华夏礼仪中的射礼、箭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士。通过市射箭运动协会的活动,让师生近距离感受我国传统射箭与射艺文化的魅力,从而了解、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宁兴小学校长温雪梅告诉记者:近些年我们一直在提倡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我们学校在武术和经典诵读的特色教学熏陶下,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本学期我们又将礼射引进学校,就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礼射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拉弓射箭,更多的是礼仪、品德的教育,是综合素养的教育。学生们在庄严肃穆的仪式感中,培养正人君子的品德、仪态。这项活动非常有意义,也受到师生们的喜爱。
近年来,市体育局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途径。兰州市体育局青少处处长陈殿魁告诉记者:市体育局会同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共同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市体育局负责从相关体育协会、俱乐部、专业院校、民间团体选派教练员,教练员以促进未成年体质健康和思想道德建设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准备课程内容;市教育局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实际,从全市范围选定适合开展传统体育的学校;市文明办邀请相关主流媒体对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媒体放大活动效果。相关部门有效联动、有效融合,实现活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让广大未成年人坚持练习传统体育项目,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成年心中落地生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
打出传统体育进校园组合拳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快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进程,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和市文明办共同出台《关于年兰州市传统体育进校园的通知》,高位引领让传统体育进校园有政策可依。而且以体教融合为引领,充分调动市武术协会、市射箭运动协会、舞龙舞狮协会、振兴地方拳艺研究中心、武之韵俱乐部等地方资源充分参与,共同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政府搭台让社会组织唱戏。而在传统体育进校园前,开展前摸底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基础、硬件设施、体育老师等情况优化教练员配置,结对完成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今年以来,进校园20余所,累积超过课时,覆盖学生达到余人。并且定期举办传统体育座谈会,组织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传统体育学校负责人、体育老师参加座谈会,邀请知名教练和传统体育项目专家授课、培训,解决传统体育进校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场办公,现场解决,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大小交流活动5次,助推体教融合提档升级,打出传统体育进校园组合拳。
随着传统体育进校园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市很多中小学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东站小学以舞狮、舞龙而小有名气。据了解,东站小学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学校启动了武术和舞龙舞狮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将中国武术、甘肃敦煌舞、敦煌拳、舞龙舞狮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当中。学校提出了三百一千计划,重点打造百人舞龙队、百人舞狮队、百人旗鼓队以及千人同练武术4大项目。通过内建外联的形式,对接甘肃省武术队、西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和敦煌研究院等,把当地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请进来。
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结合各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工作,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绽放光彩。据了解,截至目前传统体育进校园累计达所,目前以武术为特色的学校36所,占比23.1%,其中咏春拳3所学校、太极拳5所学校,长拳10所学校、通背拳3所学校、敦煌拳3所学校、舞龙舞狮4所学校、双节棍等器械8所学校。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将传统体育项目适当的引入学校的体育大课间,城关区金塔路小学、永登县中堡中学等学校结合通背拳、太极拳等传统武术项目编制课间操,宁兴小学结合双节棍编制课间操,东站小学结合长拳编制课间操,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陈殿魁说:原汁原味的传统体育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体育的魅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了传统体育精神,学生们对传统武术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抱拳礼已成为校园新风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孔德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