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学年全国I卷区优生
TUhjnbcbe - 2021/11/26 22:27:00
微信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3.html

绝密★启用前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册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编号和考生姓名: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报考单位、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并涂写考生编号信息点。

2.考生须把试题册上的“试卷条形码”粘贴条取下,粘贴在答题卡的“试卷条形码粘贴位置”框中。不按规定粘贴条形码而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3.选择题的答案必领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册上答题无效。

4.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册按规定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Fe56Cu65Co59

第Ⅰ卷(选择题,共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分布的钠钾泵,是一种通过水解ATP来逆浓度梯度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转运蛋白。钠钾泵对维持细胞内相对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和相对较高的钾离子浓度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钠钾泵的工作能使细胞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

B.钠钾泵的作用与其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

C.钠钾泵既充当酶又充当主动运输载体的作用

D.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钠钾泵的作用导致的

2.下列利用植物材料进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DNA、RNA的分布和质壁分离现象

B.可利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叶绿体和进行细胞失水、吸水的实验

C.可利用玉米胚芽鞘进行研究植物向光性和背重力性的实验

D.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实验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现象的总结,错误的是

A.中心体倍增成为两组B.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C.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4.很多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作为以上说法所列举的证据中,不符合的是

A.手术去除小鼠脾神经,发现小鼠在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浆细胞数量出现明显减少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成人,表现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C.向狗的小肠(已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内注入稀盐酸,能促进胰液分泌

D.养鸡场的鸡舍中,在清晨和傍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母鸡的产蛋量

5.下图a、b代表实验组胚芽鞘的两侧,实验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测定2h内实验组和对照组胚芽鞘生长的长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胚芽鞘两侧必须均受到单侧光照射

B.实验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是a侧

C.实验组胚芽鞘a侧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胚芽鞘尖端均未受到光照射

6.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可以从测交后的分离比获得信息。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与aabbcc测交后,在下列列出的测交后代的数量比中,最可能推测出AaBbCc的个体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第三对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的是

A.1∶1B.1∶1∶1∶1C.4∶4∶1∶1D.1∶1∶1∶1∶1∶1∶1∶1

29.(8分)生命系统中常涉及量的变化,量变化的直接原因可从来源和去向两个方面分析。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30.(9分)新获批上市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我国现今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腺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把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构建到腺病毒基因组,疫苗与机体内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并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内,表达的新冠病毒S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与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在宿主细胞内合成S蛋白相比,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自身S蛋白所涉及的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不同点是。

(2)腺病毒的基因组中的E1基因是自身复制和自身其他很多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去除E1基因构建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用来携带新冠病毒的抗原信息,经过改造后的病毒(填“能”或“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填“能”或“不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3)与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制备的疫苗相比,如果用没有去除E1基因的复制型腺病毒载体制备疫苗给人体接种,激发产生的免疫反应维持时间更(填“长”或“短”),理由是。但新冠疫苗仍采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作为载体,原因可能是。

31.(10分)下图表示氮循环的部分物质转化过程,序号①~⑥表示微生物进行的与氮转化有关的代谢过程。

(1)自然界中,有少数种类的细菌能通过(填序号)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此类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2)上述涉及微生物活动的过程中,在农业生产上能提高土壤肥力有(填序号)。为促进这部分微生物的代谢,可对农田进行处理,这一处理也促进植物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的吸收。

(3)完成⑤⑥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一般属于,这些微生物在将有机物中的氮素以无机物的形式释放到土壤中需要消耗含碳有机物释放的能量。

(4)玉米秸秆碳氮比为65~85∶1。将秸秆粉碎后还田,并向秸秆表面施尿素等氮肥,能较快分解秸秆,原因是秸秆粉碎后,同时施加的氮有利于微生物的增殖。从以上推测土壤中这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氮比比玉米秸秆碳氮比要(填“大”或“小”)。

32.(12分)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为24,其野生型表现为高秆不抗病,选育过程中出现矮秆不抗病植株(甲)和高秆抗病植株(乙),且发现甲的11号染色体仅1条。已知控制高秆和矮秆、不抗病和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下表列出三种植株相互杂交的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可知,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2)从实验三可知,控制抗病与不抗病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填“位于”或“不位于”)11号染色体上。

(3)实验一中的得到F1的基因型有种。

(4)要利用三组实验得到的F1来培育纯合的矮秆抗病水稻,最好选择自交,得到的F2中,符合要求的占。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和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15分)

随着个人承担传染病防控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为不断加强,很多人外出能自觉地戴口罩。某同学对戴一段时间后的灭菌口罩上的微生物进行检测,以了解其污染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戴一段时间后的口罩上剪取总量5cm2样品,剪碎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中,定容至mL,充分混匀,得到样液A。待样液A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稀释倍得到样液B。取4个经(填“干热”或“灼烧”)灭菌处理的培养皿,向其中3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ml样液B,再将冷却到45~50℃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随即转动培养皿,使样液B与培养基充分混匀,待后,将平板倒置,置培养箱内培养24h。第4个培养皿添加(填“样液”、“培养基”或“样液和培养基”)作为对照。

(2)一段时间后,3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50、40和45,可计算出1cm2口罩样品中菌体数量为。统计计算出的量往往(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口罩中菌体的实际数量,原因可能是在培养箱中培养的时间过短,。

(3)若要对口罩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选择性分离培养,可将样液B用法接种到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基中的高浓度氯化钠用于。

38.(15分)

Bmal1基因影响生物节律,我国研究人员通过利用一只该基因敲除彻底、且生物节律紊乱特征最为明显的猕猴的体细胞细胞核,成功获得5只克隆疾病猴。请回答下列问题:

(1)Bmal1基因在猕猴的胚胎细胞和体细胞中均存在,原因是。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难度较(填“高”或“低”),原因是。

(2)为得到更多的卵母细胞用于核移植,可对卵供体猴使用处理,使其超数排卵,收集并选取处于时期的卵母细胞。

(3)经检测,5只克隆疾病猴的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填“相同”或“不同”),而线粒体基因型则与卵供体细胞(填“相同”或“不同”),同时它们的所有基因与生出它们的代孕雌猴无关,完全符合克隆动物的鉴定标准。

(4)体细胞克隆猴常作为人类疾病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与用多只普通猴做实验相比,使用遗传背景相同的克隆猴做实验的优点是。

每日分享大量资料。更多电子档资料

请分享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年全国I卷区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