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连着千家万户。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街道构建了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切实提高了辖区居民幸福指数和驻区单位满意度。
党工委引领,提升治理水平
“党建是社区治理的轴心和根本,让党建的根基扎在基层群众中,就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晏家坪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文斌说。
晏家坪街道各社区“社工委”成立以来,探索总结了独具特色的“社工委”工作体系,坚持落实党工委的引领作用,加强系统谋划,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有助于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初心、敢于作为,巩固和发展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更好地聚合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
“街道的5个社区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五雁齐飞’‘五院共治’的良好局面。”晏家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许鸿翔介绍。
晏家坪街道北院社区充分利用网格党支部“接地气”的优势,由各网格党员组建学习小组,利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晏家坪街道西院社区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
“社区始终以‘做好每一件民生小事就是大事’为着力点,抓住社区居民最关心的事,破解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处。”北院社区党总支书记丁楠说。
离开椅子、迈开步子、走进院子……通过开展面对面谈心、心贴心交流,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切实做到倾听群众心声,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社会化共建,集聚共治合力
基层治理不只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各方的责任,只有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居民的事大家管,大家的事共同办”。
晏家坪街道铁路院社区联合辖区内共建共驻单位改造“街心小游园”。
晏家坪街道中院社区充分发挥“社工委”联系广泛的优势,与辖区5家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整合辖区各类优质资源,共商共议社区治理问题,先后解决了暖气不热、楼道杂物清理、环境治理、社区活动用房等问题,通过群策群力、共驻共建,满足了辖区居民群众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除了驻区单位参与外,晏家坪街道还通过凝聚驻守社区干部的力量,为社区治理“添砖加瓦”。
“从入户走访开始,至今我已参与了多项社区工作,在这里倾听民意、了解民生,既是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打下了基础。”兰州市人社局驻守铁路院社区干部范婷婷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这里也是最需要党员干部沉下身子倾听,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的地方。
去年以来,晏家坪街道共有名市区干部驻守社区,推动力量向基层沉、资源往基层走、难题在基层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除此之外,晏家坪街道还充分发挥“社工委”聚合功能,将“公共卫生委员会”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单位委员吸纳入“社工委”,引导辖区各类行业、志愿者及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有效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健康理念,提升了文明素养。
社区化共治,提升服务水平
为解决基层事务繁多,缺乏有效抓手的难题,晏家坪街道铁路院社区依托党建品牌“民情物流园”,打造了“晏汇听”民情驿站,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收集民情条、建立民情档案份、梳理需求清单40项、确立重点服务项目12项、分类转办18件……
晏家坪街道铁路院社区为“社工委”委员颁发聘书。
铁路院社区党委书记高文告诉记者,为集聚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水平,铁路院社区将辖区内单位负责人、民警、退役军人、媒体记者、物业站点负责人及居民代表等6个方面的15名代表聘任为“社工委”委员,进一步充实社区治理力量。
“通过‘晏汇听’民情驿站,我们更加了解了群众的真切期盼和存在的现实困难,并通过解决群众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