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6月27日红古周边事兰州严查私自拆装机
TUhjnbcbe - 2021/9/24 7:23:00

-----------------上图为广告推广----------------

不知在何时

不知在何地

我想会是大约在冬季

冬季

明日天气:红古多云微风19~32℃

1团区委积极参与开展年禁毒宣传活动

来源:红古青年

红古团区委积极参与开展年禁毒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禁毒预防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禁毒的浓厚氛围,增强全区广大青少年识毒、防毒、禁毒的意识和能力。6月26日上午,红古团区委在金海湾门前积极参加了年全区禁毒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悬挂横幅、张贴画报、散发宣传资料和网络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了禁毒法律知识及毒品的危害。重点宣传了如何从个人、家庭、社会的角度防范青少年吸毒的措施。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毒品的危害,提高防毒拒毒的意识,达到了警示教育的目的。活动当天共发放宣传资料多份。

2民小公路进入通车前收尾工作

来源:民和之声

记者从青海省交通厅获悉,近日青海省交通重点建设工程民和至小峡公路已进入通车前最后收尾阶段。截至6月18日,该项目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56.7亿元。

据了解,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公路(简称民小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是交通部六盘山特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我省东部城市群建设的城市主干道,起点位于甘肃省红古区新庄村,终点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与八一路连接,路线全长约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全线设小桥31座、中桥17座、大桥20座、特大桥2座、隧道9座、互通4处、其中桥隧比占18%。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建设,目前,该工程路面工程面层铺筑基本结束,房建工程收费站主体工程完工,机电工程(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正在安装调试设备。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省东部交通运输网络,构筑起我省又一条东出大通道,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确保我省与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3兰州严查私自拆装机动车号牌等严重违法行为

来源:兰州日报

昨日,城关交警大队针对辖区部分车辆不按规定悬挂机动车号牌、私自拆装机动车号牌等严重违法行为组织各中队联合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资料图片


  行动中,城关交警合理部署警力,全面打击。采取定点检查和巡逻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切实加大巡逻管控和查处力度,一旦发现无牌无证、不按规定安装号牌、故意遮盖号牌的车辆,逐一检查登记,依法处理。在辖区静宁南路人行道上,民警在巡逻时就发现一名驾驶员在私自安装号牌,上前检查时发现该驾驶员使用的是可拆卸螺丝,该名驾驶员也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5条规定,该名驾驶员将被处以一次性记12分,罚款元的处罚。当天行动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5起,其中不按规定悬挂号牌违法行为2起,污损牌照3起,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也为创建文明城市净化了道路交通秩序。

4七里寺花儿会:为景色锦上添花

来源:海东时报

七里寺花儿会(图片下载于报纸版面)

七里寺峡,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南古鄯镇境内的小积石山麓。景区内峰峦叠嶂、树木葱笼、奇石突兀、空气清新,身临其境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里举行的花儿会至少已有百年历史。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七里寺峡口的开阔河谷地上人山人海,八方群众盛装举伞结伴而来,云集峡谷,优美的花儿旋律响彻整个峡谷。

如果说药水泉让七里寺名扬天下,那么七里寺别有风格的花儿盛会,更为七里寺的景色锦上添花。

地理背景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有着“青海东大门”之称,七里寺位于民和县以南古鄯镇境内的小积山麓。七里寺,原名“慈利寺”,是当地的一座庙宇。七里寺周围风景优美,山水如画。屹立在七里寺面前有三座不同造型的小山,正中间的一座因形状酷似棒槌,故名“棒槌山”,左边的一座称为喇嘛林棵山,右边的山称为青石桠豁山。如果把喇嘛林棵山喻为俊郎,那么青石桠豁好似美女相伴。七里寺峡谷依偎在不同造型的三座青山的怀抱,山势挺拔陡峭,山与山之间经纬分明,起伏在山峦上布满了桦木、白杨和各种灌木,山上冬春夏草、大黄、党参、当归等名贵药材遍布其中,各种奇花异草如红山丹、兰尾莲、黄毛菊等争奇斗艳。

在七里寺,有一个药泉,还有一座药王庙。据《西宁府续志》记载,七里寺药水泉“其味辛温,饮之愈胃疾”。具有这种的神奇疗效,不仅与山上的名贵药材有关,还与蕴藏在山下的麦饭石有关。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有“甘温无毒”之效,对治疗多种消化性疾病,治疗皮肤病有独特疗效。七里寺花儿会是在喝药水、赶庙会的过程中兴起的。每逢庙会和夏季,人们到这里游玩、喝药水治病,期间漫唱几声花儿,这也促使花儿会从零散到集中,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据当地人介绍,七里寺共有八眼不同的泉水,因八眼泉水各有特色,为人们称道。丰美的山造就了七里寺药水泉的神奇,清代诗人饱饮泉水后留下“药水清流药水香,效灵真不异仙方;春光无限不须买,泉有灵丹延长寿”的诗句。

美丽传说

关于药水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七里寺花儿会的起源与这药水泉有密切的关系: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个药王爷,腾云驾雾路过这里。到这地方时,发现这地方非常美,于是他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一不小心,身上的葫芦掉下来了,葫芦一直滚到山沟。在半坡上,塞子开了,药水洒了一地,再后来,葫芦钻到石缝里了。山坡上的药水都变成了中药材,如黄芪、枸杞、柴胡等。滚到山沟的药水则从石缝里冒出来了,冒个没完,形成泉水。当地有一个牧童,他的一头牛,每天下山时总单独行动,渐渐地它越长越肥,越长劲越大,与别的牛不一样,健壮得很。后来,牧童跟着牛,发现牛专门喝这些泉水。于是他也喝,那水与别的泉水味道不一样,后来他才发现泉水还能治病。

药水泉的美名由此而生,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到这里喝水,周围的民众为了感谢药王爷,就在七里寺附近建了一个药王庙,供大家烧香、磕头。尤其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方圆四周男女老少,云集于此,饮用泉水治病,围着泉水歌舞、颂扬泉水神奇妙效。这样年复一年,逐渐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药水泉花儿盛会了。

歌唱形式

七里寺峡周围没有人家,环境幽静优美,为以情歌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花儿演唱会,提供了最佳场所。尤其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各民族群众盛装举伞,云集峡谷,通宵达旦对唱花儿,热闹非凡。

一对对青年男女,在林荫处,含情脉脉,倾吐爱慕;乡间山村的民歌手们,亮出那金玲般的歌喉,尽情地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大自然。不远处,一对花儿歌手早已做好准备,待前者唱罢,立即应声而唱,对唱者有两男或两女,但一男一女者居多,也最为吸引人。一曲对唱罢,听众轰然叫好,两人又继续对唱,直至对唱尽欢而散,整个峡谷中花儿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七里寺花儿会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文化盛会,演唱者均为民间歌手。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无任何乐器伴奏,演唱内容多为情歌。演唱者一般一手轻捂耳朵,根据内容需要用不同的“令”来演唱,所唱曲令达四十余种,代表曲目有《古鄯令》《马营令》《二梅花令》等。七里寺花儿会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参与的大型歌节。主要的民族有汉、回、藏、土族,届时各民族民众聚集一处,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充分展示着多元文化交融、民族团结友好的良好风貌。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七里寺峡谷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花儿声此起彼伏,欢乐声响彻峡谷,久久回荡。尤其花儿会上演唱的作品由于其丰富的内容和口头传唱,原始地记录了周边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对研究当地和河湟地区民众生活史、思想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6月27日红古周边事兰州严查私自拆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