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2018路面塌陷,巨大安全漏洞吞噬生命,
TUhjnbcbe - 2025/2/11 16:54:00

写在前面的话: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随着城市的飞速扩展,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来自大自然的地质灾害对我们安全产生的威胁.

现在我们经常还说这样一句话叫做,爱护环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日益严重的地质灾害.

城市发展,防灾减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关乎到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安全。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滑坡和泥石流是比较少见的地质灾害,但是地面塌陷就比较常见。

地面塌陷危害多多,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地面塌陷都是一种灾害,因为地面塌陷不仅危害公共安全,小则造成车辆损失,大则威胁人身安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地面塌陷已经造成多人死亡,确实应该警钟长鸣。

据不完全统计,年从年初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几十起路面塌陷造成的事故,造成十人死亡。

8月13日凌晨3点左右,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金融大街由北往南方向、世贸路口附近路面发生大面积塌陷,导致两股车道和人行道全部下陷,旁边工地的施工围墙倒塌。

8月9日上午8点,河南南阳油田大庆路中段突发一起路面塌陷险情。

8月11日,延安市内一处路面突然下沉塌陷,形成一个30平米左右的深坑,两辆汽车坠入坑里,而在大坑旁边的另外一辆白色越野车的尾部已经在大坑边缘,现场的群众自发拿来绳索,一端绑住越野车的前半部分,另一端有30多人像拔河一样拉着。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最终将越野车从大坑的边缘拉到了安全地带,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8月6日早,沈阳市文艺路青年大街西北角局面塌陷。

8月4日,黑龙江哈尔滨。一处路面突然塌陷,一辆奥迪和一辆速腾掉入坑中。奥迪司机称,自己踩刹车不及,“咣”一下就掉坑了。

7月27日,山东滨州突降暴雨,高新区一对正常行走的祖孙突遇路面塌陷,掉进雨水管网不幸身亡。

7月17日上午,河南省林州市人民路一处门诊门前发生路面塌陷事故,有人掉进了坑里。林州市政府新闻办发出情况通报,该起路面塌陷事故造成一人跌落,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6月29日上午9时左右,在镇江丹徒新城,一辆环卫清扫车行驶到丹徒勤政路与盛丹路红绿灯时,路面突然下沉塌陷,现一大坑,车辆后轮被吞没其中!

2月7日晚上7时,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季华西路一环桥底东往西方向路面发生路面塌陷,当时造成8人死亡,另有3人失联。

路面塌陷,在一些城市频繁发生,以兰州市为最多,已经对当地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年,兰州市曾经在三个月内发生了六次路面塌陷,在五个月内发生了18次路面塌陷事故。

年,6月24日上午8点多,住在福建漳州龙池的张允华老人和往常一样出门骑着三轮车去收废品,准备去厦门新阳那片收废品。当他走在海沧海新路中沧工业园附近路段时,突然路面就塌陷下去,车子和人瞬间就掉到坑里了。

年4月26日凌晨,重庆市渝北区一菜市场突发塌陷。

路面塌陷在一些城市更是频繁发生,成了常规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的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年,兰州市曾经在三个月内发生了六次地面塌陷,在五个月内发生了十八次次地面塌陷。成为全国发生地面塌陷事故最多的城市。

更早的地面塌陷历史记录:

年4月5日上午7时许,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路口一段近30米的河堤突然塌陷,深达1米。由于附近酒店的停车场就设在河堤上,5辆停在河堤上的汽车当场被“吞没”,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年3月1日,湖南省长沙县跳马乡(现为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一家村民屋前突然冒出了一个“大水塘”,不远处的农田也多处出现坍塌缺口,不少村民家的房屋出现了地面、墙面开裂现象。村里的十几户居民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自己家的房屋哪天也像这样跟着往下陷。

年11月15日15时许,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正在路面行驶的多辆汽车陷入深坑,多名施工人员被困地下。结果,事故造成了风情大道路面坍塌75米,下陷15米,死亡17人,失踪4人,受伤24人。

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发生了局部地面塌陷,形成大小不等的3个巨型“天坑”,呈直线展开,长约米。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至年7月2日,红桥镇的地陷坑已经增加到16个。

应对城市地面塌陷应急演练很有必要

其实面对越来越多的城市地面塌陷,积极进行预防和紧急应对,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安全智慧,平时的应对地面塌陷的安全演练很有必要。今年的6月1日下午,在深圳市南澳新东路东大路交叉口,大鹏交通局组织开展年地面坍塌应急演练。演练模拟5月22日发生在该路段的突发路面坍塌情景,分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信息、启动应急程序、完成抢险工作等四个过程。本次演练对地面坍塌处理全过程进行重新梳理,查漏补缺,完善地面坍塌应急预案等制度和流程,确保应急方案可行、合理、实用,提升养护单位面对事故的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和现场处置能力,让一线养护人员熟悉遇到突发地陷险情时的处理措施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路面塌陷的反思和思考:路面塌陷不是老天惹的祸,更有很多人祸因素

近些年来,发生路面坍塌事故以后,相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无非就是,雨水和污水管道年久失修,市政工程产生的扰动,或者就是归罪于强降雨,言外之意,这些路面塌陷的责任不在于人,这样的解释牵强附会。

有人曾经说过,城市的地下管网是城市的良心工程,地面上的工程很容易产生政绩,也很容易看得见,但是地下的管网就容易被忽视。路面塌陷一次次发生,却很少见到哪些部门的领导受到追究或处理。

导致路面塌陷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是一个缓慢、区域性的过程,通常都是由于过度抽排地下水,破坏地层原有结构,造成土层不稳定,埋下隐患,当遇到地下施工或雨水长期浸泡时,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2)土体流失主要是由于夏季雨水频发,加剧对路基土体的冲刷,使地面雨水明渠变形,且地下管道破裂,渗透水将周边土壤稀释,导致周围土体流失,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3)近几年来,货物运输快速发展,大吨位车辆逐年增多,超载超限车增多使路面承受汽车荷载而产生的内应力增大到超过砼的设计荷载时,砼就产生了塑性变形,裂缝就出现了。路面在持续长时间、高频率、超负荷的重撞下,之前出现的裂缝不断扩大、增多、变粗、变长,最后导致路面沉陷破坏。

二、施工质量因素

01、路基不均匀沉降

(1)一些公路施工项目的路基填料控制不严格,没有按照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定进行操作,导致路基质量不稳。

(2)若公路穿过软土地段而没有妥善处理好湿软地基,路基填筑前没探明地基承载力,便开始施工,可能导致软土地基无法承受荷载。

(3)路基填筑每层的填料未进行整平处理或整平效果不好,混合料路堤密实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都会导致路基土石方填土不实。

(4)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未能按规范要求施工,路基压实机具不足,使路基土壤的密实度偏低,土体透水性增强,使路基土软化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02、施工部署不当

(1)施工扰动工程施工频繁,建筑物基础开挖、地铁施工及地下管线施工等都会对临近道路造成较大影响,不论采取何种施工方法都会从地层中取走土体,使周围土体受到扰动,失去平衡,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2)管道密集因城市大力兴建或改造管道,且各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的职责不明确,缺乏衔接,存在多头管理,使排水排污管道、热力管道、自来水管道等纵横交错,导致地下管道密集,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3)管道破裂以前铺设的地下管道多为钢制管材,本就容易腐蚀老化,且预制管道拼接位置处理不当,封堵不严密,导致管道破损渗漏。一旦管道破裂,将在短时间内迅速造成坍塌,掏空路基,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4)地下箱涵垮塌通常地下管道跨径小于4m时,都会对修建箱涵以覆盖,然后在箱涵上面填土铺路,修建建筑物。但是地下箱涵容易因承压过大、施工不当导致严重受损、老化塌陷,再加上恶劣天气加速险情出现,从而造成路面突然塌陷。

因此,为确保城市道路质量满足要求,尽力避免塌陷事故发生,有关部门要未雨绸缪,及时检查路基质量是否合格,尽早发现塌陷隐患并加固处理。

作为施工单位,除了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外,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1)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和图纸,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

(2)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注意消除或减轻人为因素的影响,加强管理,科学施工,确保质量。

(3)避免在同一地段频繁施工,且施工时应注意地下管道,防止造成地下管道破裂,同时,应合理管理地下管线,各部门明确职责,避免地下管线纵横交错。

(4)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合理地控制抽排水的强度,使地下水位下降不是很快,减少塌陷产生。

(5)及时对路面情况进行探查,查找问题漏洞和薄弱环节,并在发生塌陷事故前及时治理。如对供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完善排水系统;用物探法对路面进行探查,检查存在的空洞体,并对有问题之处进行工程处理。

城市管理者如何科学应对路面塌陷?

首先要对重点道路实施雷达探测,专业人员将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到及时预防。其次,做好应急处置,组建专业的抢险队伍,迅速排除险情。

其次,应加强管网排查维护及时消除隐患

国内外无数城市的发展历程中,路面塌陷与城市的发展始终相伴。如日本东京在20多年前每年大规模地陷超过20次,地陷的主因是地下空洞化。而多年研究地陷问题的专家认为,地下空洞化难以预防,但可以通过严密的勘察及时发现,在形成地面塌陷前未雨绸缪。

应该采用管道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地下管网、特别是老旧管网的排查,对破损、渗漏的管网及时修复,在引发塌陷前就及时消除隐患。

第三,制定应急处置办法组建应急处置专家库

建立城区道路安全预警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雷达技术对市区道路全面进行地下空洞(包括路面脱空、大面积土质疏松)探测,并利用3S技术,集成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地形数据、城市三维模型,建立基于三维环境的道路安全预警地理信息系统。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路面塌陷,巨大安全漏洞吞噬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