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据《史记·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年),霍去病征讨河西匈奴。是年秋,在返回长安途中,命麾下将军李息在黄河岸边筑城。时称金城,也就是现在的兰州。霍去病和李息被称为兰州这座城市最初的缔造者。霍去病也被称为“兰州之父”。元狩二年(前年),二十岁的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总计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元狩六年(公元前年),二十四岁的霍去病去世。汉武帝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谥封为“景桓侯”,赐葬茂陵。兰州市五泉山上有一座“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雕像。
韩遂
韩遂(?-公元年),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今甘肃省兰州市)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他的一生军功赫赫,也曾是一名有名的武将,论技能、论武力,甚至在马超之上。韩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于是以诛杀宦官为名,举兵十万叛乱,先后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他曾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二人关系破裂。袁绍、曹操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马腾入京后,留其子马超统领部队。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为曹操所败,韩遂逃奔凉州,后又为夏侯渊所败,病死(一说被杀),享年七十余岁。关于韩遂的评价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有才华、有胆略、有正义感的将领,曾在战场上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甚至残忍无情的人物,曾经背叛自己的盟友和同袍。
刘尔炘
刘尔炘(公元年-公元年)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别号五泉山人。甘肃兰州市人。光绪二十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三年()辞官返兰州,主讲五泉书院,在甘肃高等学堂任总教习。刘尔炘致力于地方文教实业,先后创办待兴社、丰黎义仓、陇右乐善书局、五泉图书馆、陇右实业待兴社、全陇希社、皋兰同仁局、兰州修学社、兰州兴学社等福利社团,被誉为“兰州八社”的创办者之一。他在甘肃地方教育、文化、慈善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称为“陇上先贤”、“兰州教育之父”。刘尔炘的著作有:《果斋一隙记》、《劝学迹言》、《尚书授经日记》、《周易授经日记》、《诗经授经日记》、《春秋授经日记》、《果斋日记》、《果斋前集》、《果斋续集》、《果斋别集》、《辛壬贩灾记》、《兰州五泉山修建记》、《拙修子太平书》及《陇右铁余集》等,他的著作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宫伯玉
北宫伯玉(?—公元年),一作北宫玉,复姓北宫,凉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人。东汉末年羌胡族的首领,凉州军阀之一。公元年,为了响应太平道首领张角的起义,和西凉土豪宋杨等人联合发动叛乱,后又招揽韩遂、边章等人入伙。中平元年(年)十一月,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起兵作乱,拥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冷征。北宫伯玉等人又劫持金城人督军从事边章与凉州从事韩遂,让他们管理军政。公元年(中平二年)三月,北宫伯玉等率领数万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汉灵帝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及中郎将董卓征讨,都不克,而叛军实力进一步扩大,拥有十万之众,天下为之骚动。公元年(中平四年),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自拥兵十余万。
邹应龙
邹应龙(公元年—约公元年),字云卿,号兰谷,出生地兰州皋兰,祖籍江西南昌府宁州县(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明朝中期名臣。明嘉靖三十五年(年)进士,授职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南京吏部郎中、南京礼部尚书等职。他少有才华,但家境贫寒,从小刻苦读书,少年时就已熟读诸子百家,能手抄经、传。邹应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邹应龙以清廉著称,他曾经弹劾过当时的权臣严嵩和严世蕃父子,并且在明穆宗隆庆初年以副都御史总理江西学政。他还曾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名为“兰谷”的园林,被誉为“天下第一园”。然而,邹应龙也有一些缺点。他性格急躁,容易冲动,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决策。此外,他也有些自私和自大,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总的来说,邹应龙是一位有才华、有胆略、有正义感的官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兰州自秦朝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交相辉映的地方。兰州得益于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兰州文化瑰宝众多,有文溯阁《四库全书》、宋本《淳化阁帖》、宋刻本《汉隽》、元刻本《事类赋》、明刻本《艺文类聚》、清铜器等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