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喝咖啡吗 http://m.39.net/news/a_5499641.html本期的“半亩方塘”栏目介绍的是我省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吉泰先生。农民作家,是金吉泰一生的名片。86年来,他一手握锄耕耘田园,一手举笔翰墨飘香,文学创作硕果累累,耄耋之年仍然笔耕不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金城文化名家,是甘肃省委、省政府“文艺终身成就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获得者,作品曾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等诸多国家、省部级出版大奖。金吉泰爱好文学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无论艰难困苦、疾病缠身,总有文学相依相伴。文学已融入他的生命,他为文学而生,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下文是他的儿子金雷泉先生在他逝世三周年时所写的珍贵回忆。
金吉泰:一生与书相伴
□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金雷泉
父亲金吉泰,一辈子手握农具,耕耘土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竟与书结下了长达七十年的不解之缘。父亲一生,书香萦绕陪伴。父亲去世已三年,时时让人想念怀念,眼前总会出现书柜、存书,写作、看书的画面。父亲七八岁在家中上私塾,由大伯教授。大伯是清末秀才,留有大量古版木刻书籍。好奇中翻阅印刷精美的《三国演义》《水浒》《西厢记》,封建社会考试用的《五经味根录》《八股制艺》等书。还翻看街上发行的报纸、书刊,有甘肃省政府的《甘肃民国日报》,第八战区司令部的《扫荡报》,后改为《和平日报》,还有从北京寄来的《新青年》等报刊。生在大家族,家中有人参加了地下共产党。他看到了从苏联驻兰州办事处带来的苏联画报及小说《静静的顿河》,还有大型杂志《文学》《七月》。读小学时,总爱读作为壁纸糊在屋子墙壁上的《大公报》,上面登载着:日本军队侵占上海后,在虹口公园阅兵,有朝(朝鲜)尹奉吉两手提铝壶进入会场,挨近阅兵台时,冲出人群,朝阅兵台上投出铝壶,轰轰爆炸,日本大将重光葵、白川等人,正仰头看空军飞机,突遭袭击,半个阅兵台炸塌,大将们死的死,伤的伤。此后几天,报纸连续报道白川大将们的伤情。小小的他便把有关这件事情的报道剪下来,用针穿白线,把剪报订成巴掌见方的“书”。这是他自制的第一本书。较大时,到本村高小去读书。他收藏有一枚“当百”古铜币,常在手中当玩具玩耍。一位姓陈的同学看上了“当百”,就拿出一部有插图的字典要和“当百”交换。字典,父亲太喜欢也太需要了。父亲,从这部字典里,了解了不少文字知识。年8月兰州解放,16岁的他步行到兰州市去报名参加工作。路过新开的新华书店,买到一本陕北边区印的《赵树理小说选》。一看,书里竟全是写农民的。他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于是决然不去报名参加工作,决心留在家里当农民。一本书,影响他走上了文学路。农闲时就以农民为素材开始写小说,几经磨练终于年在《甘肃文艺》发表了处女作。在当时,农村青年大多为文盲,根本不知小说为何物。年,是火红的大跃进年代。甘肃省要用十万人引洮河水上山,荒山变良田,这巨大工程使爱好文学的他心动了,这是文学作品的好素材,把一条河流引到定西干旱山区,改变自然,全世界也是罕见的。解放战争没跟上参加,这伟大的引洮工程一定要参加,写一本巨著,于是决定报名参加了。为了文艺的冲动,一本书没写成,反而落了一身大病,差点把命都丢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饥馑,父亲大病,动了手术,家中困难到极端。但家中还订有《人民文学》《文艺报》(杂志)《译文》等杂志,那一本本书,给了父亲温暖,给了活下来的力量,也鼓舞父亲坚持创作。书籍是一副良药,伴随父亲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改革开放后,《安徒生童话》丛书出版,不是一次出一套,而是一本一本地出,父亲自己去书店买,也请托人买。一本本封面以绿色为主的书被父亲买了回来,爱惜地翻看,端正地摆上书架。还有《世界短篇小说选》,一个国家一本,也是父亲的最爱,出版一本买一本。父亲创作的带有泥土芳香的童话登上了上海、北京的国家级儿童文学刊物,还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父亲爱不释手,看了又看,阅读欣赏享受。不识字的母亲不解地问:你把那书尽拿上看,有啥看头?父亲笑着说:你不懂。父亲小时被感动的一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父亲把书里边的《万里寻母记》《小抄写匠》给我们姊妹们读,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过了多少年后又给孙子们读,同样感动得热泪滚滚。这本书成了我家教育孩子的经典。父亲又把《万里寻母记》改编成连环画脚本,请画家插图,在报纸副刊上连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斜靠在折叠方整的小被子和枕头上,在土炕上的窗根里,借着窗棂上一片玻璃的亮光,一年四季,父亲闲暇都在那儿看书。这是父亲在家中经常看书的非常享受的经典姿式。那模样,像一副木刻画定格在我们子女心中。年“六一”全新结集出版金吉泰童话精品丛书家中书柜,摆放着一排排泛黄的书籍。父亲老年翻晒藏书时,看见当年读过的文章《译文》《世界文学》里的《好兵帅克》《马克吐温办农民报》等作品时,还是两眼发光,赞叹真不愧是文学经典,推荐让我们好好读读。快八十岁时,父亲说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们吃惊了。他把积累一生的生活素材写出了长篇小说《农耕图》。因为思考了一辈子,人物情节成竹于胸,十个月一气呵成。长篇小说还有这样轻松写成的,真是一种幸福与享受。这本父亲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最看重的书。临终时给子女们交待,有机会了把《农耕图》翻译出去,让外国人也看看中国农民的真正生活。步履蹒跚,又患眼疾,写作是盲写,凭感觉写,但仍在坚持。写作已融入生命,生活离不开写作,写作能让父亲身心愉悦。一篇一篇地写,写了近七十年,写出了二十多本书。一天,父亲说想再看看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家里人赶紧从网上买来,父亲很开心。家里人读他听。父亲一边认真地听,一边感慨地加上几句点评慨叹。病危时,我们给他读,以此来减轻痛苦。他听了一大段后,摇摇头说不想听了。这本书没有读完,斯诺的活动永远停止在了延安!父亲告别世界之时,一阵清醒一阵迷糊。此时,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陇原文学典藏精装本的童话选集《快乐的小公鸡》,辗转从广州到西安到兰州再到金崖的农家小院。父亲竟坐了起来,仔细看着,轻轻地翻看了几页。我给父亲读了目录中的篇名,父亲满足地说:老天对我们不错。这么爱书的父亲,在他身上竟也发生了把珍贵书籍当作垃圾处理的蠢事。解放初期,一切新气象。青春期的心态加上当时反封建思潮,总认为上辈人的一切都是过时而腐朽的,死活看不上家中的古铜香炉,连同字颗很大的木制版古书《三国演义》《八股制艺》《天元选择》《御批纲鉴》等,如垃圾般推送给收破烂的。几十年后,如此反省:“这是我干的一件最大的蠢事,在晚年引为一大憾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深悔不已,而暮年尤甚。”家中靠墙的书架里,装满了一本本图书,这是父亲留给后人最珍贵的财富。父亲使我们懂得:读书,能使人战胜艰难困苦,能使人幸福快乐,能使人成熟强大。
内容来源
《兰州教育》年第二期
审核
马秉禄选录
武宜君编辑
郝雅琪
往期精彩回顾
兰心蕙质的赵淑霞
-06-15
教育:让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访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校长范玲芳
-06-09
烂漫山花的守护者——张玉婷
-05-2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