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在外打拼的人响应国家倡议选择就地过年,同时也催生出“反向过年”这一新的过年方式:往年过年都是儿女从外地回到家乡过年,但今年,不少父母长辈把思念“打包”在家乡美食里,“反向”探亲儿女。
中建二局一公司兰州万达城项目部联合党支部书记孟祥彬是山东人,妻子崔圆是内蒙人,小两口前年结婚,去年本来想回家乡见见亲友,结果因为疫情没能成行。“今年响应国家倡议就地过年,我们就把双方父母接到了兰州,全家人在兰州团聚过年。”崔圆说,虽然父母来兰州过年很开心,但她还是有一点失落,“爷爷奶奶90多岁了,我很想念他们,今年春节我们只能通过视频给他们拜年,开春了一定要和老公回家看看爷爷奶奶。”
崔圆的父母小年那天就到了兰州,他们带了好多年货,一到兰州就张罗着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各种内蒙美食让崔圆在味蕾上一解乡愁。“去年就因为疫情没见到孩子们,今年专门来兰州,见见女儿女婿和亲家,大家一起过个团圆年。”崔圆的母亲说。
与孟祥彬夫妇一样,家住七里河区的刘亚军的父母也从老家临夏来到兰州,和儿子一起在兰州过年。“我本来打算回老家过年,但父母商量后表示,今年他们来兰州过年。”刘亚军说,2月3日父母就来到了兰州,一家人和在兰州工作的表妹一起过了小年。随后,刘亚军的父母打扫卫生、置办年货、炸油饼,老两口在儿子家里忙得不亦乐乎。“儿子平时工作忙,以前每年春节假期,他除去路上来回跑的时间,只能在家待几天。”刘亚军的父亲说,“我们都退休了,在家待着也是待着,还不如早点来兰州,能和儿子多团圆几天。”刘亚军长这么大第一次在家乡以外的地方过年,完全是别样的体验,“和父母多相处几天特别开心,春节期间带着他们去中山桥、兰州老街、金城公园转转,感受一下兰州的年味。”
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造就了独有的家国情怀、家园情结。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烈,对“团圆”的追求就是家庭观念的体现,逢年过节一家人老老少少聚在一起才是“团圆”。“反向”过年是后疫情时代出现的新的“团圆”方式,就像崔圆的母亲所说:“家人在哪里,年就在哪里,一家人一起过年,在哪里团圆都一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申亮杨昕马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