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兰州火车站的错别字存在了69年,是故 [复制链接]

1#

《后汉书》:“周赧王四十三年,秦灭义渠国,于其地置陇西郡、北地郡二郡。”

兰州的历史

自古以来,兰州便是我国历史上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在秦始皇时期,始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兰州一带便被划分至陇西郡,这是我国古籍当中对兰州的早期记载,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兰州这座城市在我国已经有余年的历史。

兰州的战略地位逐渐升高是发生于汉武帝时期,这是因为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出兵开拓疆域,加强了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因此,兰州作为连接西域诸国的交通要塞,其重要程度大幅提高,并首次在当地设立金城县。

等到隋文帝时期,兰州这一名字才被正式确立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在古籍《隋书》中有言:“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值得一提的是,兰州一带从秦始皇时期便是我国领土,但在后续的几个乱世时期曾被敌对势力侵占,因此也称得上是命运多舛了。

书写错误

比如说,唐朝中后期兰州被吐蕃占领、南宋时期兰州被金朝占领、民国时期又被地方军阀控制,直到建国前的两个月,兰州才被彻底解放。有趣的是,兰州解放后我国在这里建设火车站,可这座重要的火车站却出现了一个低级失误,那就是兰州的“兰”是一个错别字。

我们平时在书写兰这个字的时候,上面两个横的长度要短于最下面的那个横,这样才是正确的书写方法。然而,如果我们曾去过兰州,又或是兰州本地人,应该注意到兰州火车站上面的“兰”这个字,最上面的横是最长的,最下面的横反倒变成了最短,和正确的写法完全反了过来。

汉字的书写极为严谨,一笔一划都不能马虎,否则就有可能曲解文字原本的意思。比如说,未来的“未”和末尾的“末”,在整体结构上长得一模一样,但我们都知道它们两个的意思完全不同,就是因为横的长度有区别。再比如说日照的“日”这个字,如果在里面多加一个横,就会变成“目”,如果在下方多加一个横,就会变成“旦”。因此,书写汉字时一笔一划都是不可以出错的。

题字人

可偏偏这么重要的兰州火车站,却出现了这样的低级失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建成至今,兰州火车站的“错别字”存在了69年,官方从来没有表现出要将其修改的意思,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

想要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先找到兰州火车站的题字人,他不是街头小巷的卖字文人,而是我国著名书法大家张邦彦。张邦彦出生在一个文人世家,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刚刚十岁的时候便开始临摹古人的书法字帖。即便是战争年代,他也未曾放弃过自己对书法的热爱。正因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张邦彦便被邀请至政府工作,并获得了前往各地博物馆临摹古迹的机会。

因此,张邦彦的文字水平绝对是够格的,当他被邀请前往兰州进行题名工作的时候,他本人也是非常重视的,毕竟这是兰州历史上第一座火车站。那么,他为何偏偏要选择这种错误的写法呢?

真正原因

这是因为,在一开始张邦彦曾有过其他的题名方法,比如说使用古人的繁体字进行书写。然而,一方面是因为害怕民众看不懂,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正提倡去繁从简,因此张邦彦考虑再三没有选择这一方案。

好几个方案张邦彦全都没有采纳,为了突出新意,他最终决定从文字的结构上入手。从古自今,兰州的“兰”这个字都是上短下长,他为了将两个字放在一起更加协调,拉长了最上面那一个横的长度,反倒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别致的对称美。只不过,碍于人们的惯性思维,使得大多数人看到这一题名后的第一想法都是写作失误,而不是从美感上出发。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题名直到现在都没有被修改的原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这真的只是一个低级失误,那么相信官方早就应该将其修改了,而不是保留至今。由此可见,汉字能够传承至今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可以从实用性以及艺术性等多个角度,来灵活使用我们的文字,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

参考资料:《隋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