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历时十五载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兰州人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与汗水,收获了文明之花满满的精神馈赠,奋斗追赶、永不言败的城市精神得到了一次次的锻造,如今——
文明之花满城芳凝心聚力再出发
冬日的午后,暖阳拂面,黄河岸边,已经有了三三两两休闲的身影——疫情后的人们,感受着久违的清新,隔着口罩相向而行,却能被彼此脸上惬意与珍惜的神情频频触动;远处传来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带着希望与欢快在空气中层层传递;黄河母亲雕塑依然静静伫立,母亲拥着孩子安详的轻声低语,仿佛在向他讲述着属于兰州的文明故事……
天蓝景美的金城兰州
年,身处后疫情时代的兰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又多了份一份坚韧与从容,那是15载创建文明城市之路带来的精神馈赠。翻开过往画卷,回顾创建历程,漫漫创建路浸润了太多的艰辛和汗水,也砥砺出一座城市的风骨与灵魂。每一代兰州创建文明城市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矢志不渝、持续不懈地夯实了创建文明城市成功的坚实基础。文明花开香满城。伴随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历程,擦亮的不只是城市品牌,而是新的动力和鞭策。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方阵的兰州,将在文明创建的大潮中永远葆有勃勃生机。
深植创建土壤
终得文明花开
面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大考,兰州始终矢志不渝。从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以奔流到海不回头的顽强,努力向前推进各项工作,全市上下群策群力、担当实干,在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道路上从未停止奔跑……
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初期兰州人常为找不到垃圾桶而犯难到社区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从公厕卫生情况饱受诟病到花园式厕所在兰州街头逐年递增;从街头行人凑成一撮过马路到“车让人、人快走”的和谐交通……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变化充分展现了这座活力之城不断完善自我、弥补不足的过程。
年,兰州整装再出发,启动了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保持‘越战越勇’的状态和‘不胜不休’的精神……勠力同心再战三年,全力冲刺创建文明城市目标。”当年举行的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大会上,时任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向全市发出总动员。
号令已然响起,兰州唯有向前。全市上下坚定一条心、共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勤练“内功”、补齐“短板”、提升“颜值”,以创文促建设,以创文促管理,以创文促文明,区域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容市貌有了实质性的改善。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强化志愿力量,夯实创建文明城市基础,用文明的力量滋养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兰州来说,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不仅是自我完善,更是自我超越。
年以来,结合“精致兰州”建设,这座城市努力以“绣花”功夫完善自我。小到在公园健身器材旁设置方便群众挂衣服的衣帽架,大到网格化保障“兰州蓝”,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精细化。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兰州这座城市每天都在进步,这些点滴变化正汇聚起磅礴力量让这座城市的人民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志愿者劝导市民文明养犬
变化的背后是兰州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心。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启动后,兰州市形成了以市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创建文明城市确定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全市成立了18个工作推进组,由市级干部任组长,与各区县、部门和行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明确目标靶向。此外,编制了市级《创建文明城市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手册》,把年度任务分解至各个区县和部门,细化了创建文明城市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
更大的决心来自于对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不力的部门和单位的通报、督查。为了强有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一轮工作中,兰州市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季推动”的调度机制,对创城工作进度滞后的进行排名、通报,倒逼相关单位坚决整改落实。
年,这项机制进一步被调整为“周调度、周通报、周反馈、周整改”。定期召开的创建文明城市督查问题交办会上,公开曝光、点名批评的场面“辣味”十足。兰州市首次设立“骏马奖”和“蜗牛牌”,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排名靠前的予以表扬,排名靠后的进行通报。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针对城市薄弱环节,兰州组织实施了“十大突破行动”“十大提升行动”“一月一主题”整治活动及多次专项整治活动,城市文明实力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得到明显提升;紧盯背街小巷、老旧楼院、农贸市场等与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里子”,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全市80%以上的财政支出都用在了民生方面;更是打造出了百里黄河风情线的亮丽名片,也塑造了众多步步有景、处处如画的小街小巷……正是出对文明方方面面的“不放过”和“不满足”,才让兰州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做大文明增量
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在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兰州市分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殊荣,并再接再厉于年年初出台了《兰州市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为全市上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巩固创建成果指明了方向。其中,该计划要求,“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行动,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对做大文明增量,让文明成果惠及更多基层群众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在交通路口倡导交通的党员志愿者
8个区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个文明实践所、个文明实践站、个文明实践基地,这是甘肃省兰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数字档案。如今,兰州市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已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全覆盖。一连串的数字铺开了兰州一幅美丽的实践版图,也记录着这座城市不遗余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轨迹。
可以播放电影的影音室、可以安静读书的“城关书房”、可以学习娱乐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这些功能齐全、充满人性化的设置,让建立在城市各个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了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文化娱乐中心。在西固区清水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不仅有“墨韵阁”“潇湘馆”“思贤堂”“天元角”“沁茗轩”等如此有诗意的功能区,同时也拥有别具风韵的氛围环境,一桌一凳一景皆显雅致。“我经常来这里参加各种活动,这里的环境特别好,我平时喜欢弹弹琴、跳跳舞、写写书法,到这里能让我身心愉悦。”居民牛庆军说。
“你点单我派单,你有需求我有专业”。区中心摇旗,各所、站点响应,通过“自主点选抢单”活动的持续推进,让灵活、小型、持久、专业的志愿服务项目“飞进了寻常百姓家”……每周五9时30分,都有一份特殊的“菜单”在西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